English

高校德育效益观念探析

2000-09-12 来源:光明日报 初文喜 吴洪鸣 我有话说

研究和分析德育效益的目的在于提高德育效益。笔者认为,要提高德育效益,必须首先树立科学的德育效益观念,这是提高德育效益的根本前提和先导。

一、要树立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德育效益观念

德育效益在表现形态上,有精神效益和物质效益两个方面。精神效益潜在于德育对象的思想意识之中,即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所决定的德育对象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观赏和辨别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程度,具体表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士气、斗志、热情、积极性、主动性、使命感、事业心、责任心等诸多方面;物质效益则是精神效益的物化形态,它主要表现为德育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成才的进度和质量,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科研成果的产生等。从这两种效益产生过程看,经过有效的德育工作,首先是产生精神效益,接着通过实践活动,产生物质效益。这就启示我们,在评估德育工作效益时,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单纯地强调和忽略某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都不会对德育效益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

二、要树立当前与长远相统一的德育效益观念

德育效益在时间顺序上,有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或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之分。当前效益或短期效益,是通过德育工作投入,使德育对象的变化比较迅速,在短期内思想觉悟、道德素质等明显提高,思想矛盾得到化解,学习、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它的最大特点是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时间比较快。但有些时候、有些方面,德育工作投入大量的劳动之后,暂时还看不到明显的效果。特别是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转变,理想信念的树立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等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要经过一段时间甚至一个较长时期之后,德育效果才能缓慢地显现出来,这就是德育的长远效益或长期效益。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必须注意的是,在强调当前德育效益时要有长远眼光。解决好当前现实思想问题固然重要和必要,它是长远效益的基础和必要的量的积累。但如果急功近利,搞“立竿见影”,把投入和精力都用在做“快餐”求“速效”上,那就等于舍本逐末,浪费德育资源,所看到的当前效益只不过是形式上的泡沫,长远效益就无从谈起。然而,长远效益的滞后现象,往往容易被忽视。要树立长期效益的观念,需要有远见卓识。系统的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着眼于德育的长远效益的,如果在这方面不愿投入或少投入,德育效益就缺乏持久性。因此,要合理地分配投入,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立足于长远,兼顾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保持德育效益的阶段性和持久性。

三、要树立个体与群体相统一的德育效益观念

在德育对象范围上,德育效益有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之别。个体效益是指德育投入在单个人身上发生作用后所取得的效益,群体效益则是指德育投入在一个集体中所取得的效益。一般而言,一个集体中的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是相一致的。比如雷锋精神影响整个社会甚至超越了国界,先进典型的示范感召作用,可以带动整个群体共同前进;而每个具有好的风气的群体,会使其中的每个人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常常出现矛盾的一面,先进班级中也有后进生,后进班级中也有先进典型。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以个体否定群体,个别学生出了问题,就否定全部德育工作,或出了个典型,则“一俊遮百丑”;另一种是以群体掩盖个体,班级风气好,就认为没有薄弱环节和死角。因此,树立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相统一的德育效益观念,对于提高整个德育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四、要树立显性效益与隐性效益相统一的德育效益观念

在德育效益存在形式上,有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或外在效益与内在效益之分。德育工作者通过努力工作,借助各种德育投入,把正确的先进的思想和理论转化为大学生的觉悟、信念,在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或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付诸实践,创造出物质成果,这是德育工作的显性效益。但更多的情况是,经过德育工作,在大学生内心深处发生变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变化是潜在的、无形的,一般不易被把握,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在适当的时机或关键时刻才会表现出来,这就是德育的隐性效益。通常情况下,德育的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是相伴共存的,显性之中有隐性,隐性孕育和发展必然表现为显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防止重视直观印象表现,轻深层次思想变化;重显性效益而轻隐性效益的倾向。既要积极从事具有显性效益的工作,又要努力抓好具有隐性效益的工作,从“显”、“隐”结合上提高德育的整体效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